• 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人才培养 >> 旗下产业 >> 教学动态 >> 正文

    教学动态

    关于举办yl23455永利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

    发布人: 时间:2023-06-28 点击量 :

    各系部:

    为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,深入推动高等公司产品改革,有效助力“四新”建设;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,精心打造高校教师教学创新的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;发现和选拔公司优秀教师参加第四届yl23455永利教师教学创新大赛(以下简称大赛),根据《关于举办第四届yl23455永利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》要求,现将公司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
    一、参赛对象及要求

    1.学校在职教师,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(可计算至202312月)。

    2.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,若以团队形式参赛,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。

    3.主讲教师及团队教师成员不存在师德师风、学术不端等问题,遵纪守法,无违法违纪行为,五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。

    4.省级及以上一流课程负责人、其他类教学竞赛校级及以上获奖人员、近两年教学质量考核优秀等级教师、教学名师、教学新秀、省级及以上教研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参赛。已获批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一等奖的教师直接纳入省奖培育计划,不再重复参加校赛。

    二、参赛人数

    各系组织参加院赛人数不少于各系专任教师数的10%

    三、比赛方式

    比赛分两个阶段。第一阶段为材料评审(40分),第二阶段为现场评审(60分),根据参赛教师第一阶段评审成绩择优推荐进入第二阶段评审。

    (一)材料评审

    专家评委对参赛教师的课堂实录视频(1个学时)(院赛不用提供课堂实录,待进入校赛后再录制提供)、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进行专家评审,满分为40分。评分标准见(附件1)。

    (二)现场评审

    现场评审阶段,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,进行10-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,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5-10分钟的提问交流,满分为60分。

    (三)计分方式

    评委评分实行实名制,教学创新成果报告、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两部分成绩之和为选手的总得分。

    四、申报材料及要求

    参赛教师须提交以下材料:

    (一)申报材料

    1.《第四届yl23455永利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推荐教师汇总表(院赛)》(附件2-1);

    2.申报书(附件3);

    3.教学创新成果报告(附件4-1)、教学创新成果支撑材料(附件4-2);

   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,体现教学创新成效。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“问题”,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、教学方法的创新、教学环境的创设、教学评价的改革等,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,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。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,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。报告包括摘要、正文,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。

    4.课堂教学相关材料

    1)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,主要包括课程名称、课程性质、课时学分、员工对象、课程简介、课程目标、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、课程评价等要素;

    (二)申报材料要求

    1.以上材料提交电子版,以参赛教师姓名对文件夹命名;

    2.文件夹内包含以下材料,分别按示例格式命名:2-1yl23455永利推荐教师汇总表(院赛);3、yl23455永利×××申报书;4-1-yl23455永利×××创新成果报告;4-2-yl23455永利×××创新成果支撑材料;4.3-yl23455永利×××参赛课程教学大纲;

    五、材料报送及时间要求

    1. 95日前:各系部确定参加院赛教师名单.请参赛教师将申报材料发送至58300932@qq.com。

    2.9月10日-22日,学院组织现场评审。

    3.9月25日前,确定院赛名次及推荐校赛顺序

    4.9月28日前,学院填写《推荐教师汇总表》(校赛)(附件2-2)和所推荐参赛教师申报材料提交至田家炳教育学院。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、创新成果报告、创新成果支撑材料、参赛课程教学大纲、教学实录1个学时教案、实录1个学时课件的纸质版及电子版 。

    五、奖项设置

    公司设置一等奖获奖比例为20%,每名奖金2000元;二等奖获奖比例为30%,每名奖金1500元;三等奖获奖比例为50%,每名奖金1000元。对参与度高、成绩突出和效果明显的系部授予“优秀组织奖”。


    附件:

    1.大赛评分标准

    2-1.参赛教师汇总表(院赛)

    3.申报书

    4-1.教学创新成果报告

    4-2.教学创新成果支撑材料